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普洱学院学报
创办日期: 1986年
主管部门: 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普洱学院
刊期:双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53-1224/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734
滇金丝猴食物组成的地域性差异
卢忠伟;李沂韦;夏万才;王凡;曾小琴;黎大勇;研究同一种濒危动物在不同栖息环境中的觅食对策,不仅能够了解其行为和生态的可塑性,还有助于认识它们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方式及其生态适应策略,从而为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汇集了国内外对滇金丝猴食性的研究结果,梳理了7个地理种群的地域性食谱。统计分析发现,滇金丝猴在不同地理种群中至少取食54科192种植物,且各群体的觅食策略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滇金丝猴各个地理种群分布的海拔差异、栖息地组成不同和它们对栖息地的利用偏好导致了食谱组成和觅食偏好差异。
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西藏猕猴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黎亮;黄凯;王雪宇;黎大勇;西藏猕猴(Macaca mulatta vestita)是分布海拔最高的猕猴亚种,开展该物种极端分布区的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对于了解该物种的生存发展状况,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西藏猕猴的分布状况,运用物种分布模型,对该区域西藏猕猴栖息地适宜性进行了研究。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加查峡谷西藏猕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248.37km2,主要分布于加查峡谷海拔4100m以下的森林和河谷;较适宜分布区面积约为225.95km2,位于海拔4100-4700m的海拔段;低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243.92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约为177.87km2,主要分布于4700m以上的高海拔带。最大熵模型的变量贡献性分析显示,最重要的6个变量为海拔(61.71%)、土地利用类型(7.1%)、最旱季均温(11.43%)、最湿季均温(9.65%)、等温性(4.22%)、最冷季均温(2.15%)。加查峡谷西藏猕猴的栖息地适宜性与海拔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减少人为干扰、加强森林和河谷地带的保护管理,对于维护雅鲁藏布江加查峡谷西藏猕猴栖息地适宜性具有重要意义。
拐枣哈密瓜复合果冻加工工艺优化
杨偲颖;李玲;为了丰富拐枣和哈密瓜的产品种类,增加拐枣和哈密瓜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拐枣和哈密瓜的营养价值,以拐枣和哈密瓜为主要原料,结合明胶、果胶和白砂糖等原料,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和感官评定来确定拐枣哈密瓜复合果冻的最佳配方:拐枣汁和哈密瓜汁的比例为1:1,白砂糖添加量为3%,明胶和果胶的比例为2:1,复合胶使用比例为10%。制得的拐枣哈密瓜复合果冻口感柔软细腻且具有良好咀嚼性,酸甜适中,自然清爽。检验结果为菌落总数25CFU·g-1,霉菌、酵母菌10CFU·g-1,大肠菌群未检出,符合GB 19299-2015的要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6%,符合GB/T 19883-2018的要求。
HPLC法同时测定枸骨不同部位不同炮制品中9种多酚成分含量
李学玲;刘林友;蒋维;黄竹珺;李茜;为建立同时测定枸骨不同部位不同炮制品中的绿原酸、新绿原酸、3,4-二羟基肉桂酸、4-羟基肉桂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芸香苷含量的HPLC检测法。采用YMC-ODS C18 4.6×250mm,5um色谱柱,甲醇-0.2%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3nm,柱温25℃,流速0.70mL/min,进样量10uL。检测得9种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0),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77%-102.98%之间,RSD≦1.72%,实现了枸骨中9种多酚成分的HPLC同时分离;枸骨果实部位多酚的种类与含量均高于其它部位,52°自烤酒炮制品中的多酚含量最高。研究成果可为枸骨药物的研发提供试验参考,且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用于枸骨果实自烤酒炮制品的质量评价。